
中新網深圳5月17日電 (徐曉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托馬斯·林達爾(Tomas Lindahl)17日做客深圳寶鷹講堂,寄語年輕科學家找到學習的榜樣和向上的力量,在探索的過程中要進行反證和反思,有懷疑和堅持的精神。
托馬斯·林達爾和他的同伴因為在分子領域描述并解釋了細胞修復DNA的機制以及對遺傳信息的保護措施,而被授予了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講堂上,托馬斯·林達爾分享他從懷疑到著手研究解釋細胞修復DNA機制的歷程。
“DNA的雙螺旋結構是不是穩定的結構?”托馬斯·林達爾表示這個問題曾經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后來,托馬斯·林達爾發現,人類基因組每天會發生數千起潛在損傷,而人類仍得以在地球上延續,意味著有分子機制負責對這些DNA缺陷進行修復。托馬斯·林達爾的這個結論打開了他通向嶄新研究領域的大門。
托馬斯·林達爾說,自己因為小時候受到一位科學家的實驗和學習精神所感召,而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他認為在中國,另一位具有榜樣力量的科學家就是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我們應該從自己國家的榜樣力量中汲取諾貝爾獎的學習經驗和經歷,不斷深入挖掘、體會其中的力量。”
同時他指出,傳統中醫藥學是非常好的研究領域,中醫藥學和現代生物醫學理念的對接特別重要。期待這一領域在屠呦呦開創性的挖掘后,未來有其他的科學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的開發,為人類的醫療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寶鷹講堂成立于2012年,由深圳寶鷹集團主辦。講堂成立以來,多位在文化、藝術、科學界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曾在寶鷹講堂開壇授課。
新聞鏈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787121445546320&wfr=spider&for=pc
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1905/22/content_657034.html?from=singlemessage
http://www.cbda.cn/html/qyxw/20190520/12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