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建議
加快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發展
發展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是國家積極倡導的方向,更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天然的綠色建筑和建材,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扶持力度,為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送上加速發展的東風。
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具有低碳環保、抗震減災、施工便捷、可循環可降解、傳承民族文化等獨特優勢。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木結構、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了相關規劃方案和規程標準。
劉東生認為,我國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目前正是加速發展的良機。資源方面,我國有全球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和竹林,還在推進建設3億畝國家儲備林基地,國內木竹材供給將持續增加。產業規模方面,全國專業從事木結構相關產業的企業已有8000多家,是10年前的10倍多,產值增長了近100倍。科技支撐方面,我國木竹建筑建材領域開展了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典型示范應用,產生了一大批可以轉化的科研成果,僅相關授權專利就有300多項,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市場需求方面,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正“得寵”,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木結構建筑面積每年增加20%左右,隨著建筑理念更新、標準規范健全、關聯產業提升、原料供給增加和城鎮化推進,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潛力。
當前,推進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制約:觀念上,社會公眾和建筑行業對木竹結構建筑還存有一些誤區,對其安全性(防火、防蟲、防腐等)仍心存疑慮;原料上,目前仍以進口木材為主,國內原料供給受制于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大徑級優質闊葉材短缺、竹材采運成本高等因素;技術上,裝備自動化程度不高,人才培養和研發創新能力不足,標準體系仍需完善。
對此,劉東生提出3條建議。一是提升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發展戰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有關部門參與,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面綜合施策,制定資源培育、產業發展、品牌建設、市場推廣、科技支撐、政策支持等戰略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允許建設開發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區域率先推廣。二是出臺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專項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加快推進推廣綠色建筑建材的相關政策落地實施,將木竹結構建筑建材產業發展列入“十四五”專項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共同編制。三是強化科技和政策支撐。推動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標準化建設,完善產品分類、質量、環保、安全、抗震等標準體系。加強技術研發,重點推進木竹建筑建材定向培育、組裝配套、技術創新、檢驗認證等關鍵技術提升,同時,引進、吸收國外多層及高層木結構建筑技術。加強人才培養。研究制定相關財政獎補、財稅優惠、金融支持、建設用地等支持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和行業對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的認可度。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