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落地
為適應人民群眾提升居住品質的需要,住房城鄉建設部3月31日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新規范以住宅項目整體為對象,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在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定。
新規范規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提高了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高了戶門、衛生間門的通行凈寬;提高了陽臺等臨空處欄桿高度;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要求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臺;規定了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置要求等。新規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建筑技術發展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對住宅品質提升有了更高需求。新規范結合我國近年來住宅項目建設實踐,在對現行住宅標準實施情況評估的基礎上,經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論證,提出了住宅項目的底線要求,將更加有力支撐城鎮住宅高質量發展。
這一規范絕非普通文件,它以住宅項目整體為著眼點,錨定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大目標,在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與維護的各個環節,從規模、布局到功能、性能,以及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都作出了細致且嚴格的規定,注定將在房地產領域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
新標準下居住體驗的全方位躍升
空間與布局的優化
首當其沖的變化體現在住宅的層高上,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 3 米,這一規定堪稱對傳統住宅空間的一次 “解放”。過往 2.8 米的層高,在安裝中央空調、新風系統等設備時,往往讓空間顯得局促壓抑。如今層高提升,室內空間豁然開朗,不僅采光與通風條件顯著改善,為業主后續多樣化的裝修設計、新技術的集成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也切實迎合了當下居民對高品質居住空間的追求。例如,在一些追求品質的高端住宅項目中,早已嘗試 3 米甚至更高的層高設計,受到市場熱捧,此次規范將這一優勢設計推向大眾住宅領域。
同時,對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功能區域面積也有了明確要求。臥室不小于 5㎡,廚房不低于 3.5㎡,衛生間需達到 2.5㎡且須配齊三件套。合理的空間規劃,保障了居民在各個生活場景中的舒適度,告別以往廚房狹小難轉身、衛生間擁擠設施不全的尷尬局面。
安全保障升級
安全層面,新規從多個維度織密防護網。陽臺等臨空處欄桿高度從 1.1 米提高至 1.2 米,欄桿間隙嚴格控制在≤11cm,有效防止嬰幼兒頭部穿過,大大降低高空墜落風險;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升,臥室夜間排水管噪音需≤33 分貝,外窗隔聲性能提高 30%,讓居家環境遠離外界與鄰里噪音干擾,為居民營造靜謐空間;在逃生通道方面,12 層以上住宅強制配備雙電梯,消防通道寬度精確規范到厘米級,保障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快速疏散逃生。
生活便利性增強
在生活便利性上,新規直擊居民日常痛點。所有小區必須配備快遞柜或預留安裝位,終結了快遞門口隨意堆放的亂象;封閉式廚余垃圾站成為標配,并配備智能除臭系統,炎炎夏日也能告別異味擾民;公共移動通信信號全面覆蓋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徹底解決電梯里失聯、地下室信號差的困擾;4 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降低了居民日常出行難度,尤其方便老年人、行動不便者以及搬運重物。此外,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置要求的明確,確保了居民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擁有舒適的室內溫度環境。
規范落地對開發商的多面影響
成本與技術的挑戰
對于房地產開發商而言,《住宅項目規范》的實施帶來了成本與技術的雙重考驗。層高提升,意味著混凝土使用量增加約 8%,鋼筋用量增多 10%,以 30 層樓房為例,成本將增加 1230 萬。提高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升戶門與衛生間門通行凈寬、增高陽臺欄桿等要求,均會導致建筑成本上升。例如,為達到樓板隔聲標準從 75 分貝降至 65 分貝,需采用更優質的隔音材料與施工工藝,這無疑加大了投入。同時,這也對房企的技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優化施工流程、提高建筑質量,成為擺在開發商面前的難題。
產品創新與競爭力提升
不過,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層高提升等規定,賦予了開發商更大的產品創新空間。開發商可以借此打造更具特色與差異化的產品,通過優化空間設計、提升居住品質,吸引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提升項目的市場競爭力。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房企,早已在產品研發中融入新規理念,提前布局高品質住宅產品線。例如,部分企業推出的改善型住宅項目,不僅滿足新規要求,還在智能化設施、社區景觀打造等方面精益求精,贏得了市場青睞。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能夠快速適應新規并打造優質產品的開發商,將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對房地產市場的深遠意義
推動市場供需結構調整
從房地產市場整體來看,新規的落地將推動市場供需結構的深刻調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早已從 “有沒有” 轉向 “好不好”。新規下高品質住宅的供給增加,將刺激改善型需求進一步釋放。消費者在購房時,會更加傾向于符合新規標準、居住體驗更佳的住宅產品,從而促使市場上低品質、不符合規范的庫存商品房銷售難度加大,價格可能進一步走低,加速市場的優勝劣汰。同時,改善型需求的增長,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裝修、家居、家電等行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市場止跌回穩
在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住宅項目規范》的實施猶如一劑強心針。它以明確的標準為市場注入信心,讓消費者對未來住宅品質有了清晰的預期,也為開發商提供了產品升級的方向。一方面,符合新規的 “好房子” 憑借其優質特性,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能夠有效促進新房市場的銷售恢復;另一方面,體現了政府對房地產行業規范發展與品質提升的堅定決心,有助于穩定市場各方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引導行業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的落地,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切實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方位提升了居住品質;給開發商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將重塑市場格局,推動供需結構優化,助力市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無論是購房者、開發商,還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都將在這一規范的引領下,開啟新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