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來,“定制家居”再度“升溫”!在各種泛家居行業高峰論壇,資本、互聯網及科技圈活動的子論壇中,“定制家居”成為除智能家居、虛擬現實等主題外的當熱主題。
在行業人和陸續“跨界”過來的互聯網及科技圈的人眼中,“家居”這個極為傳統的領域,十幾年來一直不太被新興的互聯網、科技和資本所關注,但隨著80、90后逐漸成為家裝家居消費者的主流,他們對家裝家居消費個性化的需求和網購等習慣,改變了這個領域傳統廠商的既有認知。“定制家居”即是在這個市場時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市場格局!
在定制家居領域,已有索菲亞、好萊客、頂固等企業登陸國內各板塊的資本市場(主板及新三板),在家裝家居領域的互聯網化、科技創新的“風口期”,定制家居在短期和中長期的回報上,被業界和資本熱捧。這就是所謂的“紅利”!
我們對定制家居領域稍作梳理,發現其真是“占盡便宜”:
第一,“定制”家居被越來越多具消費潛力的年輕消費者熱捧。因為“定制”一詞,獲得了大量推崇“個性化”消費的年輕人追捧。
第二,“定制”讓曾難登高端家居市場的板式家具“高大上”起來。板式家具在國內市場一直被事實定位成“中低端”產品,全友、掌上明珠等四五十億、百億級銷售額的企業到現在仍難進入一線市場(連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賣場體系都難進入),就可看出這一真實市場現狀。正因為“定制”,而使仍為板式家具的“定制家居”而在價格和品牌上,實現了“升華”(在歐美成熟家居消費市場,生產原材料符合“大環保”的板式家具早已是家居產品的主流,如宜家的核心產品即是以人造板材為主要原材料)。
第三,“定制”讓廠商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因為“定制”,消費者改變了早前購買成品為家具產品的支付模式:基本上是消費者先交錢、廠商后生產,這在財務上的風控事實上是做到了完全主控。
第四,消費者為當下“定制”的高利潤“心甘情愿”地買單。讓成品板式家具艷羨不已的是,同為板式家具的“定制家具”卻能相對輕松獲得高毛利和高純利。
第五,概念“先進”,符合當下資本的主流。O2O、C2B、工業4.0等概念,正是如日中天的風口時期,“定制家居”全部具備(盡管國內的家具制造業離真正的工業4.0還有較大距離,目前更多的是屬于自動化和柔性生產,即被稱為“工業3.5”),既有中短期的高利潤,還有中長線的“市盈率”,對于定制家居企業和專業投資者,真的是少有的“便宜占盡”!
以上種種,就是定制家居這幾年一直高熱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有銷量、有概念,資本追捧其有現實利潤還有高市盈率,“定制家居”多個角度“紅利”齊發,不紅都難!
定制家居,是國內“消費者教育”的“經典案例”
對于家裝家居行業,我們如究其產業鏈消費的根源,就是房地產早前太好做了,連個“成品”都不交給購房者,才讓本應規模化、工業化的家裝家居行業(特別是硬裝)成為碎片化、低效率、低品牌率成為“落后行業”。到目前為止,除萬科等“良心未泯”的品牌地產公司一直在力推精裝后交房外,全國絕大部分購房者拿到手的還是毛坯房,再加需要重新裝修的二手房,這幾個市場加起來就是一個龐大的裝修市場(通行的數據是總量4萬億)。
這個龐大的家裝家居消費市場中,那群已頗具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互聯網原住民”(80/90后)已逐漸成為主流人群。把他們教育(洗腦)成功了,就是一個龐大的新興消費市場!
“定制家居”對這一領域消費群體的教育(洗腦),顯然已初顯成效!
“定制家居”正在面臨的戰略危機
在這一“如日中天”的領域,我們會很快面臨危機和問題:
第一,有“定制”之詞,無“定制”之實,概念大于事實。如從消費者角度,較容易看出,絕大部分企業的定制最多就是在尺寸上的“定制”。與熟悉當下定制行業的業界人士溝通后,他們認為現在的定制家具(包括全屋定制概念),更多是在以前的整體家居的基礎上做了概念的延伸,基本上是3/4左右的柜體是標準尺寸產品,余下的部分是在高度和寬度上做了少量的非標尺寸的定做。
第二,“定制”推高了(板式家具)毛利。因為“定制”,消費者對于早前認為價值不太高的板式家具,承擔了較高的毛利,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定制家具品牌有他的“品牌溢價”,但相對成品家具來說,并沒有高的性價比,這在年輕人并不寬裕的家居消費中,并沒享受到定制家居領域迅速發展的“紅利”,相信這在當下透明化、標準化、品牌化的互聯網時代是會迅速觸碰到戰略天花板的。
第三,因為“定制”,商家實現了預售(預收款),但消費者卻事實失去了把控權。商家用“定制”的概念,讓消費者提前買單了,他們在財務風險上接近0,,但消費者因為提前買單(甚至接近全額買單),失去了對整個采購過程的把握,毋容置疑消費風險當然劇增。
第四,“工業4.0”更是“工業3.5”。當下被認為已“臨近”工業4.0的定制家具領域,更多的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化和“柔性化”生產,對于品牌商的備料、倉儲等環節,當然是提升了效率的,但更多的是相對于同行中的低效率產能企業而言的,但工業4.0是一個涉及系統化的工程,當下的大部分“定制家具”企業是離完整的“工業4.0”還是較遠的。
在當下“定制家居”(全屋定制、整裝等)概念熱遍泛家居行業時,定制家居廠商及投資者們除了參與這個難得的“好生意”外,我們更需要冷靜思考: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我們是不是給用戶帶來了更新、更多、更好的價值?在產業升級、加快供給側改革的現實市場下,我們是不是給行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