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全國人大代表、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向大會提交了多份建議。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扶持力度,為木竹結構建筑和建材產業送上加速發展的東風。
楊國強委員在提案中建議,加快研究制定覆蓋建筑機器人研發、制造和應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持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今年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不乏工程設計、裝飾裝修、建材家居等建筑產業鏈上的精英代表,他們又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哪些建議?一起來看看。
? 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2019年,國內建筑裝飾市場在規模穩定增長的過程中同時呈現出顯著地分化:行業頭部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現金流保持健康。
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稱,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
: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調研時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會議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中共中央政治局對于當前經濟工作有了新定調。
2020年,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相比傳統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
國家統計局將于4月17日發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GDP增速、工業、消費、投資等經濟指標將亮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給經濟運行帶來了重大影響,中國經濟也面臨較大壓力,一季...
3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會議還對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支持湖北有序復工...
疫情發生以來,為保證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多地出臺了抗疫期間的樓市支持政策。其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是,有小部分城市上演了“秒宣——秒撤”的政策“一日游”。
從終身負責制的實施范圍來看,涉及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咨詢單位、工程總承包單位及各單位相關責任人,即將實現建設領域各專業的“全覆蓋”。
隨著防控疫情工作的穩步推進,不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房地產行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同樣呈現出回暖之勢。來自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全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建項目共19.25萬個,已開復工11.19萬個,開復工...
2019年12月31日住建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鐵公雞”式的基建已迭代進化,即將開啟的這一輪基建,從政策背景、發展邏輯到具體項目落地都已不同往常,是謂“新基建”。
疫情對工期的影響,對招聘和管理勞務工人的影響,對人材機價格上漲的影響等等,都將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為幫助施工企業有序應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避免生產經營遭受進一步損失,有效防范相關法律風險,我們推出“施工企業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法律指南”系列問答,解答施工企業面對疫情在建設工程、勞動人事、訴訟仲裁程序、行政責任和刑...